憶竹溪 (8/24/2002) 今日收到友人從台南寄來的電子郵件,重新喚起我對竹溪的回憶。 其實對從小在台南市長大的人,特別是三十歲以上、住在大同路、健康路、南門路、附近的人,體育公園、竹溪寺、以及竹溪,,其實都是我們童年美麗記憶的一部份。那時候家庭僅僅小康,不會有機會常常到較遠的地方玩,那一帶成為一家人最常去的地方,不論是走路或是騎腳踏車、過年踏青、去市立游泳池游泳、或是到台南麵包廠買麵包,都不會忘記到竹溪旁邊走走。 待年歲漸長,回到體育公園及竹溪旁邊,則是對潺潺溪水及綠色的渴望,以及對年少時光的回憶,那段可以浪擲青春、高聲歡笑的日子啊。 在台南市政府工作時,也曾經痴心想過,如果有機會,要推動竹溪生態之旅,但是當時都未能付諸實行,現在遠離家鄉,大概只能在夢中與之相會。
8/23/2002 陳鋕銘 竹溪是穿過台南市體育公園的那條溪流,現在大家都把它當作水溝,卻不曉得它原來是一條美麗的溪流,溪旁有一座有名的古寺「竹溪寺」,現在則環繞著體育公園,本該成為運動遊憩滋潤心靈的美景,可惜人們不能欣賞自然盛景,只想到它的排水及排廢棄物功能,拼命用水泥固化溪岸,加上沒有管理,垃圾堆積,美麗的溪流就變成臭水溝。但自然還是有其淨化力量,不起眼的植物在溪畔生長,柔和了溪畔景觀,也帶來淨化水質的自然功能。朋友晁瑞光就住在附近的水交社附近,長期關心週遭環境,這是他對這條溪流付出的關懷,與大家分享。
8/23/2002晁瑞光
竹溪---正漸漸的恢復中 大自然正一步步的恢復中. 竹溪在年初時被水利單位把積土全都推掉後. 露出醜陋的水泥堤岸. 一條都市中的溪流轉眼間變回臭水溝. 幾個月過去了. 植物已慢慢的回來. 這是台南市中心區很重要的一個地方. 是市中心區唯一可以看到很多濱水植物的地方. 這也是可以探討河流水泥化與自然堤岸之間的關係的地方.
這條溪流現在主要流的是家庭廢水. 污水流經這裡.植物吸附了一部份的污染. 將水中過多的養分吸收轉化. 雖然沒法完全淨化水質.但也有些幫助. 這是大自然的傑作. 世界上許多先進國都研發用生物及溼地法來淨化水質. 台灣也花了許多的錢去做人工溼地. 希望從中吸收一些的經驗. 然而卻無視眼前的自然現象.
這也是一個戶外教學的場所. 老師可以帶著孩子來這認識濱水植物. 認識我們所製造的家庭廢水. 談談人與水的關係. 走在旁邊的徒步區上. 可以看這週邊的風景. 這裡也有全市為一的一個吊橋. 這是難得的. 與大家分享. |
About Us (狗狗們的故事) >